乐鱼全站app登录网页版链接入口专注电子走刀器、机械走刀器、组合压板、精密平口钳、机床工具附件生产!
全国咨询热线:151-6666-5513

新闻资讯

故障及维修

从机电学子到优秀教师他们完美蜕变

来源:故障及维修发布时间:2023-12-11 06:55:48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赛项(师生组)二等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生组)赛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教师赛)二等奖......在刚结束不久的几场国家级技能竞赛中,我校师生团队代表广东省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光鲜的成绩背后,有三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从机电学子到优秀教师,他们完美蜕变。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他们是先锋队,践行工匠精神,炼就精湛技能,斩获诸多大赛奖项;他们是排头兵,不忘授业初心,默默奋战一线,将青春奉献给职教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郑佳鹏,2013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2016年7月入职,铣工高级技师、车工技师,现担任先进制造技术学院实训教师。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全民学习之星,校级“立德树人奖”等;从教生涯个人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冠军奖1项、一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

  郑佳鹏与“机械制造”有着不解之缘。他家中三代均为机械制造业服务的机械技师。从初中起,他的寒暑假,就是在自家企业的机加工厂里,跟着厂里的师傅学技术。“早期学的是最传统的普通铣床加工,只要动手,我就来劲儿,对机械制造工艺也逐渐熟悉。后面高考,我就果断选择了以先进制造为龙头专业的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学习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机械的热爱更加“狂热”。在大一下学期时已被选拔为技能竞赛选手,数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并斩获多项一等奖。毕业后,他也凭借自身优异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受到学校认可留校任教。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郑佳鹏就把教书育人当成了终身职业,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任教以来,他一直负责实训教学工作。他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堂课,严格细致地解答学生的各种专业问题。他严格要求学生,坚持用“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在他看来,“只有专注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之大匠。”

  在素质提升上,他也毫不松懈。工作期间,他报考了本科学习课程,于2018年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并在准备研究生学历提升。他还先后报读省级技能培训班,考取国家车工、铣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被认定为国家铣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督导员。

  依托技能大赛,郑佳鹏为学校选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竞赛选手。从组织学院内部选手选拔、单独培训、筛选选手到确定选手,整一个流程他都全程参与。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他经常加班加点,利用自己平时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奋战在实训室里。大赛准备期间,他和参赛队的学生每天训练时间大多数都在15个小时以上。

  每个深夜里,北校区数控楼精密加工中心的非常快速地旋转的轴承转动声是他和学生们努力奋战的见证。在他眼里,只要学生想学习、肯努力,他愿意随时成为他们身边的“领航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9月,他再一次带领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终,在大赛(高职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生组)赛项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郑佳鹏还积极“走出去”。2021年7月,他牵头成立校级“郑佳鹏模具智造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对外服务型团队,参与校企医疗类/开发类横向课题的项目,为企业一线员工及粤西北中高职教师,提供技能师资培训,开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证,年均培训人数约200人次。

  今年5月,省教科文卫工会发文,正式将其工作室命名为“郑佳鹏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省仅10个工作室接受命名),勉励其以技能传承建设思路,发挥劳模引领作用,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 创新型人才。

  叶康智,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2013年7月入职,铣工高级技师、实验师,现任先进制造技术学院实训教师。曾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入职至今,个人和指导学生参赛各类国家级、省级等技能竞赛获奖近30项,其中近一年获得人社部一类竞赛国家二等奖(第5名),教育部师生赛国家二等奖(第8名)。

  叶康智初、高中阶段的成绩不算拔尖,成绩排名基本都在班级的中后段。在他的印象中,他早期的求学之路“充满迷茫”。“我经历过和大家一样的迷茫,选择数控技术这个专业也是巧合。抱着‘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把它学好’的信念,慢慢就适应了,也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在校学习的时光是紧张和充实的。为今后在机械加工专业方向有更好地发展,技能学习方面,除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外,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主动钻研问题、摸索技术,通过种种渠道获得新知识。

  他的拼搏努力也终究有了回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他代表学校参赛均表现突出,最后也获得了在学校留校任教的机会。“踏入机电的那一刻起,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开始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一路走来,从最开始的同学到老师,毕业后再到同事,对我人生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不可或缺。”

  “要敢于挑战,竞争对手是强者自己才能变成强者。要想指导好学生,老师自身必须水平够高。”他一直这样提醒自己,也是这样付出实践。

  入职至今,他个人和指导学生参赛各类国家级、省级等技能竞赛获奖近30项,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今年9月,他和汤春荣(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师生组)赛项,凭借优异的表现,荣获国家二等奖(第8名)。

  “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在指导学生技能提升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他从教以来,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

  他担任数控现代学徒制班级的班主任期间,有两位学生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想退出。他发现后很着急,因为进入现代学徒制班学习的机会很难得,中途退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帮助他们,他让学生把每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晚上再和他们一起讨论解决。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这两位学生很快便跟上了学习进度,对新知识的见解甚至走在了其他同学前面。后来,又有其他学生主动要求每天晚上跟着他一起学习,班上的班风和学风也慢慢变得好。

  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创了“数控加工”技能提升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有了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的机会,也让学生们能够提前了解企业所需的技能,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在他的“鼓动”下,学生们纷纷走出宿舍,丢掉手机,发自内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也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们传授专业技能,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傅一渠,2016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2019年7月入职,现任先进制造技术学院实训教师。曾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教师组)赛项二等奖;广东省高端制造(复杂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铣工技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专业技能竞赛获省级团体一等奖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多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奖项。

  傅一渠1997年2月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户农村家庭。农村孩子一般比较早成熟,在他的记忆里,从12岁开始,除了上学,自己的闲暇时间都是去兼职给家中添补家用。“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培养了我的抗压力和责任心。”

  因从小兼职,他频繁接触到了机械行业,也由此逐渐对机械类工种有了别样的“深情”。他希望学一技之长,为以后自己在机械行业内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于是,到了大学,他便直接填报了数控技术专业。“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机械工程师。当时,我的表哥在机电学习,我听到学校有机械类专业,第一志愿就报了机电,也从此改变了我。”

  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了3次省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备赛期间,为了争取到好名次,他和别的队员基本每天都是高强度训练。“指导老师们精心安排、全程陪护,竭尽全力为我们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种精神内核,让我受益匪浅,也坚定了我走上从教之路的决心。”

  毕业留校担任实训老师后,他继承了指导老师的训练思路,自定教学计划,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会不断引导学生热情参加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志愿服务等,这些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十分关键,能快速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他与同事们也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们很照顾我,传授给我丰富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和人生经验,让我一路进步与成长。”

  “没有辛勤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没有艰辛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闪光的金牌。”这是一句他想对自己,也想对机电学生说的话。

  从教之后,他又参加了3次技能竞赛。最近的一次,是代表广东省参加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教师赛)。他和来自全国50所院校的50位教师同台竞技,最终凭借优异的赛场表现,荣获国赛二等奖。

  郑佳鹏、叶康智、傅一渠,他们是无数为梦想奋斗不止的机电学子的代表,也是广大在职教领域辛勤耕耘的机电教师的代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奋斗不止,精进不怠。新征程上,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用“硬脊梁”“铁肩膀”挑起时代重任,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荣光。